有古代名醫治失眠,除開出方藥外,還囑患者以可小米粥佐藥,取其健脾和胃,除濕安眠之效,主治胃弱或消化不良引起之失眠。
現代研究指小米含蛋白質及脂肪量較高,蛋白質中含多量穀氨酸、脯氨酸、丙氨酸和蛋氨酸,有補益作用。
由於小米性涼,所以對胃熱消渴(糖尿病中消者)、熱性病患及胃氣弱(胃虛)而食不消化、嘔逆反胃者,特別適作輔助食療。中醫認為小米雖其性屬涼,卻無寒涼之弊,反而可使脾胃溫健,能改善食慾不振(病後調理尤佳),亦可滋養腎氣補其虛弱,因此對心腎不交所致失眠煩躁有食療功效。
中醫以小米食療輔治失眠,相信是「健脾胃而得安眠」,也可在小米粥中加入蓮子、百合、桂圓共煮,增其寧心功效,亦有中醫臨床以小米食療輔治婦女黃白帶,取小米、北芪(黃芪)各一兩,清水煎煮服食(一日兩次至三次食完)。
使用注意:有記載小米不宜與杏仁同食,食則令人嘔吐、腹瀉 |